大栅栏更新计划 > 行动 > 领航员 > 2015大栅栏领航员 >
手工艺传承
手工艺者之家

杨梅竹斜街90号 | 都市实践

大栅栏地区有深厚的手工艺传统。南城手工艺人们在这里的长期居住和工作,创造了这个街区的固有文化。今天,要复兴这个区域,离不开将手工艺人们重新锚固这里。杨梅竹斜街90号是一个院内有院的特殊杂院。项目选取的这一排倒座房,仿佛像是一条内部的胡同,这种线形的空间,特别适合打造手工艺小作坊社区。如何通过设计,使这排通常的倒座房有独到的视觉特色和使用特色,是项目设计的出发点。解决方案是设计一个可以360°旋转的标准门脸单元,通过旋转形成两种空间状态,既可以在胡同方向上让出一个小的展示空间,又可以还原为原有的空间。这样,每个手工艺者都可以通过选择窗口的不同模式来与胡同对话,并通过装饰这个窗口展示其个性。同时这种有特色的空间也更容易孵化出手工艺者之家。


皮影再生

前门西河沿147号|都市实践

在中国当下,传统艺术不断地被消费主义的快餐文化所取代,民间智慧的价值在不断地被边缘化。URBANUS希望能在大删栏片区中,找回这种正在消失的工艺和智慧,将之融入当代社会中,既复活传统手工艺,又激活城市。URBANUS都市实践事务所为设计周设计了“小蚂蚁袖珍人特色皮影”工作坊,利用这个全社会参与设计的盛会把“小蚂蚁”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推介给社会,也借助这个平台宣讲我们关于城市复兴的理念。


萤火虫灯

亚历山大·阿内布林克(Alexander Åhnebrink)

古代,中国人捕萤制灯,萤火虫在半透明的灯罩里散出亮光。自那以来,灯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时至今日,灯的重要性毫未减弱。每当太阳落山,大栅栏热闹繁忙的一天落幕,黑暗的纱幕便笼罩这片胡同。由于缺少公共照明,人们又不愿使用高耗能的老旧电灯,这片地区一到夜晚便几乎陷入漆黑。

萤火虫灯是瑞典设计师亚历山大·阿内布林克(Alexander Åhnebrink)、大栅栏跨界中心和天派鞋业的优秀手工艺人张国庆倾力合作的产物,集现代科技和传统手工于一体。这盏灯由手工吹制玻璃和节能LED灯泡组成,玻璃外面有手工缝制的皮制护套,便于携带或悬挂。它可用USB充电,也可利用北京日照充足的优势使用太阳能充电。萤火虫灯既可用作手电筒,也可用作室内外多功能台灯,解决了大多居民的照明需求。


WIREWORKS

杨梅竹斜街97号|ATLAS /舆图工作室

“WIREWORKS” 是2014年ATLAS工作室参与大栅栏领航员计划手工艺人和青年设计师合作项目“灯作”的延续。一年来,在继续和铁艺手工艺人周师傅合作过程中,他们重新思考了传统工艺的生产和设计,探索出精细的金属编织技艺新用途。当地手工艺人周师傅,是一位制作手工铁丝编织宫灯的专家。透过与周师傅的合作,共同这一传统技术新诠释的可能性,以创建一个在大栅栏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灯光装置。

在尊重技术细微差别和美学的前提下,ATLAS工作室与周师傅合作、实验并帮助改进和开发新的设计语言,同时呈现新的当代审美。此外,新的设计物件反映了现代功能性需求,进而帮助扩大了这项工艺的市场。这些灯具和器具试图为大栅栏社区创造出地方独特性。

“灯作”是一系列俱有雕塑潜能的编织和灯光投影实验。 这个项目旨在打造和现有大栅栏居民之间的新连接,特别是生活在胡同里手工艺人,新迁入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店主。“灯作”通过光为媒介和物质性手工生产同时吸取当地手工艺人和新迁入设计师。


手工传承—木工制作

延寿街84号|北京度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与本地居民段宝玺大爷一起,度态制造开展了一次面向参观者和游客的木工制作活动,旨在培养手工制作爱好者的兴趣,并为本地手工艺居民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慢走大栅栏 | 速写老手艺

延寿街82号|幸绘工作室

幸绘工作室秉承着着“慢走大栅栏,速写老手艺”的理念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着大栅栏地区的老工艺。他们用画笔还原了手工艺的生活场景,记录了衣、食、住、行相关的老手艺的工艺步骤、所需工具与匠人生活,希望给旅行者、手艺爱好者和设计师提供指引。


小青年儿与老北京—木板年画互动工坊

延寿街47号|小青年儿的老古董

小青年儿的老古董团队的目的是某种程度上的文艺复兴——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并把他们带入到现代生活之中。设计师的存在意义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这一点让他们产生了有关研究传统文化并把传统文化代入现代生活的思考。团队这次的合作对象是来自大栅栏的老北京年画手艺人张阔师傅。他们将用现代设计手段解决了一些问题,例如怎样让老北京木板年画在大栅栏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让现代人了解和喜爱老北京木板年画以及如何改善老手艺人生活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