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更新计划 > 行动 > 领航员 > 2015大栅栏领航员 >
公共设施试点
更生·相续

杨梅竹斜街 66-80号|无界景观设计工作室

杨梅竹斜街66号、72号、74号、76号、78号、80号院是坐落于杨梅竹斜街中唯一一条最窄仅1米,最宽不超过4米,全长66米的曲折夹道中的居民院落。其中66号和74号院的王氏家族最早于万历年间就定居于此,世代经营药铺。49年以后该院落经历了宿舍、书店、文具店等不同身份的变迁,如今借杨梅竹斜街改造为契机,业态升级为咖啡馆和家庭博物馆,一定程度上成为杨梅竹斜街上老店铺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夹道深处的76号原为杂院,部分住户搬迁,现由老北京魏氏一家四口居住,以及外来务工保安暂住。这条夹道由若干种类型的人群共同使用。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借用居民自己的智慧改造现有的夹道和生活空间,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杂院生活质量,以及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营造为不同人群的交流提供可能性,减少矛盾的产生,也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胡同日常生活的情境。


阶屋

苕帚胡同9号|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

位于大栅栏三井社区笤帚胡同9号的“阶屋”由原合院内的倒座房改造而成,作为“胡同里的公共起居室”,是一处可以让人相遇、交流的新型社交场所。

木质休闲阶梯仿佛是胡同地平面的延续,在“起居室”中划分出兼具开放与封闭的垂直空间,并与其对面的墙壁及胡同本身产生了紧密的相互作用。另外,两面植物墙和屋顶镜像也为公共空间创造了趣味景观。邻里街坊、附近小学校的学生和外来访客可以在高低起伏的台阶上休憩、玩耍,甚至举办小型娱乐活动。

由于利用了原本倒座房下沉地面产生的高差,阶梯背后的空间相对完整,可用于举办展览和工作营。为了保证院内其他住户的隐私,这个空间拥有一个独立入口,带有4个通气窗的玻璃砖墙使之与院子分隔开来。


串板车:胡同交通租赁系统

众产品

串板车诞生于北京的老胡同,它专为小尺度的、机动车不方便进入的城市环境设计。

电动版串板车采用锂电池供电,自重轻,方便折叠和随身携带。串板车使用较宽的层压面板和大尺寸的充气车轮,可以让使用者在颠簸的胡同路面舒适地穿行。电子锁系统被集成到串板车的前叉部分,转动把手就可以将车锁在路边,确保可以在胡同安心地漫步。

串板车也可实现共享,并定点配备拥有充电和垂直存放功能的充电站。通过智能手机APP可以实现预订/支付/锁定/解锁等功能。充电站可以设置在停车场和地铁站周边。人们可以把车辆停放在较远的地方,租赁串板车进入到步行街等狭窄地区。串板车对于机动车严重拥堵地区来说,是更接近人的尺度的、更理想的交通工具。


影.院

BaO建筑设计工作室

“影. 院”是BaO建筑设计工作室在炭儿胡同28号展开的一个临时项目,隶属于大栅栏领航员长期项目。这个功能实验试图探索,当我们赋予一个意想不到的空间出乎意料的用途时,它是否可以拓展我们对胡同建筑的新的认知。小院被临时改造成半户外圆形剧场,以此为出发点,重新激活现场,创造一个集体行动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被认为是一类基础设施,或是一种带有工具属性的空间,触发当地和更广泛的社区的参与,成为一个特别的、不完全具有确定性的活动场所。


高密容器,建筑、艺术与空间研究

茶儿胡同13号|WAI Architecture Think Tank / Cruz Garcia & Nathalie Frankowski

“高密容器,建筑、艺术与空间研究”将是一个用于生产、发展、展示的独立空间,定位、探讨、剖析建筑、艺术、建成环境及相关领域。项目将包含展览、艺术家驻留、出版、活动,并提供一个支持学科交叉对话和实验性建筑、艺术、设计项目的开放平台。

高密容器将提供广泛的展览、活动、出版与装置;聚焦于其建筑与城市状态的独特性,并同时回应国际范围内艺术、建筑、建成环境相关的探讨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