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栅栏 > 大栅栏更新计划 > 行动 > 领航员 >
2014大栅栏领航员
概述

大栅栏领航员试点计划是大栅栏更新计划中试点模式启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项目,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新街景”设计之旅的一个重要板块,由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2013北京设计周共同主办,通过邀请、征集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在地居民及商家的方式,尝试解决在区域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公众难题,形成实践试点,用创造性思维和设计面对挑战,通过示范激活,给大栅栏及内部社区带来直接积极的改变,推进本地居民及商家参与地区共建。

2014“大栅栏领航员”设计征集

2014“大栅栏领航员”设计征集面向对旧城,对胡同区域感兴趣,拥有创新思想的国内国际专业设计人员、学生、机构、兴趣团体和个人,一同制定务实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共同参与保护更新大栅栏特殊的建筑环境及公共设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商家和手工艺。同时,这也是展开区域社区共建的主动尝试及专业示范。

设计征集的第一阶段成果,将是2014设计周期间在大栅栏区域内的概念呈现(装置或展板展示),以及直接参与和实践。第二阶段是优秀方案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为止的实施完成。具体征集项目如下:

1. 建筑试点

2. 公共设施试点

3. 手工艺及本地文化试点

建筑试点:内盒院

“内盒院”本质上是“房中房”。它是一个预制模块建造系统在老旧四合院建筑中应用的统称。

众建筑(People’sArchitecture Office)开发出一套新型的预制PU复合夹芯板系统,这种板材整合了结构、保温、门窗、电线、水管、插座以及室内外表面。具有重量轻,安装快捷,运输方便等特点。因为内置了连接件,系统中所有板材仅通过一个内六角扳手即可固定连接,无需专业人员,无需特殊训练,常见的内盒仅需几人即可在一天内完成安装搭建。同时因为板材在工厂进行批量化生产,能够做到高质量与低价格的兼得。“内盒院”的成本大大低于常见老旧房屋修缮或者新建的成本。

杨梅竹斜街72号院是“内盒院”的第一个试点,已于20149月完成。它包含两个内盒,北房的是办公室,办公室室内家具由众产品(Peoples Industrial Design Office)设计制作,南房的是拥有卫生间的客房。它将会成为客座研究者调查研究大栅栏地区的生活/工作场所。

建筑试点:微杂院

“微杂院”是张轲领导的标准营造对大栅栏茶儿胡同8号院,一个典型的北京“大杂院”进行的更新式再造。并通过植入微型艺术馆和图书馆的空间和功能使“微杂院”成为北京旧城胡同与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另一种形态。

建筑试点:谦虚旅社

大杂院里来了一群年轻人,想在一些空着的房子里安营扎寨,建立青年旅社。

院子已被居民搭建的小厨房占满,自行车停在其中,杂物四处堆放。年轻人的到来会使院子更加拥挤。

为了和老街坊和平共处,设计选择了“退让”的谦虚态度。通过一组带有床、写字台和门的可滑动立面,改变房间和室外面积配比,在没有那么多人居住的时候,把一定面积还给院子,用以“偿还”私搭厨房所占据院子的面积。

屋檐下的室外面积可以作为公共休闲空间使用,也可以用来停放邻居们的自行车,也可能成为年轻人招待老街坊的室外吧台……

建筑试点:胡同寄生

【胡同寄生 Alley parasitic】是大栅栏领航员中由Yeah• 野 建筑事务所(Yeah Architects)提出的2014新项目。

采用寄生手段,解决大栅栏区域历史保护前提下民房-小,破,散,空,乱,暗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民房内部寄生一个标准化的钢架系统,作为内支撑来加固老结构,同时是内部功能与空间的集成基础。将满足居民起居的所有功能空间模块复合叠加,安装在框架里形成可变性的集成系统。空间分区与功能模块可根据住户的需求进行变化,以交互的方式和并不强势的姿态让寄生体与老环境相互交流达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平衡。并因其成本与可拓展的优势,具备规模推广的潜力。

About Yeah• 野 建筑事务所

Yeah•野 建筑事务所致力于:

1由自下而上的视角;

2发现城市中的空间问题;

3关注人的需求;

4从非永恒的动态的东方设计思维出发;

5以对话的姿态与城市和空间和人发生关系;

6并为将建筑转化为可更新升级,具有普适性与可交互的产品化而研究探索。

寄生计划:

寄生计划是探索在城市公共空间里,使用寄生手段建造寄生空间的可能性,即依附在寄主空间的结构,环境,甚至功能与人群的基础上,建造生成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却又相对独立,可变性与可更新性。寄生空间汲取寄主空间的营养同时对寄主空间产生相应良性回馈,这种回馈大到一定量后,将变成共生关系,寄生空间在生长! 当寄主空间不再满足寄生空间的需求,寄生空间将离开寄主去寻找更加适合的寄主空间。

黄土计划:

黄土计划是针对传统材料,技法,设计在当代建筑语境下的可能性探索。采用:调研-基础研究-概念设计-建造实施-总结传播的系列方法实施操作。

乌鸦计划:

Yeah•野 介入养老建筑规划设计领域进行养老模式与养老建筑设计的研究,为中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提供建筑方案,同时也是为自己的父母安享晚年和自己未来的生活进行设计,乌鸦反哺。

Yeah•野 沙龙:

Yeah•野 定期组织策划系列沙龙,以开放的姿态为设计师与多行业交流建立平台,多行业合作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必要条件。

设计师:王子一,文天奇,陈霓斯,马士超/Wang Ziyi, Wen Tianqi, Chanys Chen, Ma Shichao

建筑试点:创意-预制

CC:Ltd用对于基础系统的新的概念同时来考察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方面,开发出一种复合的低影响的基础系统,最终目的是实现该结构可以轻松组装,复加和拆卸。基础设施和建筑的生命周期因此可能会以一种全新的局面出现,一种从设计开始到使用结束都在计划之中的局面。城市变化的节奏和城市化对于全球资源利用的影响都需要我们采用创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所居住,工作和创作的结构系统应该如何进行设计,加工,建造,维护和组织。从这个角度来讲,城市空间不是由主要功能或空间形态来装扮,而是由不断演变的功能和过程来推进。创意-预制项目将推动城市化,基础设施及建筑思考转向另一高度。

建筑试点:紧凑的生活细胞

设计方案让22sqm的家用单位转换成机能亢进的生活和工作的单位空间。

我们将保留现有的架构,但是从根本上改变其性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的活动效

率,并通过引入多功能插件干预实现软和硬的科技结合。

插件01:湿插件(4sqm)

预制储水设备含卫生间,共用水槽(厨房/浴室),淋浴和管道。灰水回用系统,洗涤使用的水可

以提供厕所和庭院使用。

插件02:软保温材料

高科技的拉链式系统,内部相扣的绒被,组成外部皮肤,保温空间。

插件03:工作和睡眠(4sqm)

一个集成的,生活工作的工具,允许多个活动同时进行,消耗空间浪费。

插件04:捕获太阳能

屋顶上的太阳能采暖和光伏电池为厨房供应电力和热水,同时支持地暖运作。

公共设施试点:胡同中的微公园

好的社区离不开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忘了一个道理:建筑之间的空间与建筑本身同样重要。大栅栏独特的有机更新模式使得传统人性化尺度的城市肌理得以保存。但同时,私人小汽车难以满足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蚕食稀缺的胡同空间。本项目通过将停车位置换为微公园,为人提供一种更加均衡的街道空间体验,并鼓励居民使用更为高效的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试图找回失落的公共空间,并将其打造为具有吸引力的社区级场所,从而提升杨梅竹斜街西段的活力,并激发大栅栏地区形成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网络。

公共设施试点:在简化的世界里

熔岩喜欢保持简单。 今年的项目实践是将世界上的相对异同简化。 富有-贫穷,年轻-老年,东方-西方,传统-现代等等。

灵感来自于我们周围的中国汉字,通常从阅读汉字的外观书写结构即可猜想到画面和意思。 我们即将今日世界以清晰的视觉语言表现出来。 我们尽可能用少量的笔画将抽象意义绘制成标志符号。

设计成果将在一座干净的(类似)博物馆的空间中展出。

我们也将在前门大栅栏的胡同街道中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测试。

公共设施试点:融 垃圾桶

现代社会中,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在这个设计中,我们以纸、金属与塑料三种材质作为实验,在进行材料收集后采用北方传统夯土墙的办法将其累积叠加,使其坚固并且成形,而成品中亦能够看到材料其本身纹理。我们希望对于藉由对材料进行最直接的体现能够唤醒、激发人们将事物分类的本能,从而唤醒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

手工艺及本地文化试点:灯作

“灯作”是一系列具有雕塑潜能的编织和灯光投影实验。此外,这个项目旨在打造和现有大栅栏居民之间的新连接,特别是生活在胡同里手工艺人,新迁入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店主。
我们的出发点是当地手工艺人周师傅,一位制作手工铁丝编织宫灯的专家。透过与周师傅的合作,我们探讨了这一传统技术新诠释的可能性,以创建一个在大栅栏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灯光装置。安装在夏木展厅窗外,我们连接到大栅栏的新住户之一,一个纺织品牌致力于维护中国制造的苧麻布,或“夏布”。
“灯作”通过光为媒介和物质性手工生产同时吸取当地手工艺人和新迁入设计师。

手工艺及本地文化试点:re-skin
与手艺人郭德瑞合作。此项目将老北京胡同里的传统手工锦盒制作者与非常规纺织品实验者配对创作。

这种合作的关注点是锦盒不仅仅作为物件的载体,而是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给每个盒子一层新的皮肤,THE FABRICK LAB 赞颂每个锦盒的质量和精细结构以及视觉冲击。

郭师傅手工锦盒传承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传统面料的稀缺,经过百年的使用,宋锦在当今面料市场已无处可寻。

THE FABRICK LAB 希望借此机会将锦盒的使用及其固有印象现代化。重新面对手工艺及过去,THE FABRICK LAB 将为郭师傅创作一系列定制面料来制作锦盒。合作的结果将是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来重新定义传统产品及方法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遗产。

手工艺及本地文化试点:皮影再生
在中国当下,传统艺术不断地被消费主义的快餐文化所取代,民间智慧的价值在不断地被边缘化。我们希望能在大删栏片区中,找回这种正在消失的工艺和智慧,将之融入当代社会中,即复活传统手工艺,又激活城市。通过设计“小蚂蚁袖珍人特色皮影”工作坊作为URBANUS都市实践事务所参与本次设计周的主题,既利用这个全社会参与设计的盛会,把“小蚂蚁”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推介给社会,也借助这个平台宣讲我们关于城市复兴的理念。

手工艺及本地文化试点:段大爷
对于我来讲,大栅栏的段大爷就像一个城市生活的抽样,他喜欢像玩一样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创作,也许对别人这并不是非常出众的创作,但是他特别用心,这是这个时代特别难得的。我这一次选择为段大爷做一张海报,海报背面会出现他的一些技能的展现,也会有我们聊天的内容出现。这也许不是一个和他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但是我希望这能是对段大爷的一个推广,能够让这个在胡同深处的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被更多人看见。

2014大栅栏领航员项目亮相迪拜设计周
2015年3月17日,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办的《中国设计:大设计、新思路》主题展在迪拜开幕,多个2014年大栅栏领航员项目展出。


内盒院荣获2015 Architizer A+Awards 两项奖
2014大栅栏领航员项目“内盒院”荣获2015 Architizer A+Awards “低成本造价”评委奖及“小型住宅”最受欢迎奖。


媒体报道:popupcity

原文链接:The Courtyard House Plug-In: A House Within The House

The Courtyard House Plug-in is a modular home that was created by 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 to respond to the need of Beijing's historic neighborhoods for modern facilities.